象州县旅游局工程 象州县招标网

原创 百科知识 2025-05-05 13:40:44 915 4

今天给各位分享象州县旅游局工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象州县招标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桂林市达源空调设备工程安装有限公司怎么样

很好,很专业。

桂林市达源空调设备工程安装有限公司位于桂林市北极广场抗战路,是一家拥有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集自主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实体公司,下设研发部、工程部、生产部和销售部四个部门。公司拥有多名优秀的专业设计工程师和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机械加工和安装施工队伍,依托数千平米的加工车间,多年来致力于中央空调系统和各种工业管道设计、安装以及相关配件的生产,同时承接对外来料加工和非标产品的加工。为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再生资源,我公司发扬自主创新的精神,不断地开拓发展道路,加大投资和开发力度,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抛物曲面液压活塞式自跟踪太阳能采热装置”和“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目前“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已在相关行业广 泛应用并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公司秉承:以广大客户为中心,以广泛合作为基础,以稳健发展为目标,积极拓展新的业务空间;重质量、重效率、守承诺、重信誉,以“点点滴滴,尽心尽力”为宗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完善的服务。

广西哪里最好玩?

分类: 地区 广西 钦州市

解析:

南宁地区

南宁地区具有沿边、沿江、沿铁路、临首府、近海港和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各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旅游资源、物产丰富。辖横县、宾阳、上林、马山、隆安、扶绥、大新等12个县(市)。

柳州市

柳州市又称龙城,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位于广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和国家甲类旅游城市,又是我国中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交通中心,历史上享有“桂中商埠”之称,湘桂、黔桂、枝柳、黎湛等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公路四通八达。

柳州地区

柳州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5个林业技术开发实验示范区之一,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交通十分优越。辖鹿寨、象州、武宣、来宾等9个县(市)和合山市、古亭山经济开发区。

桂林市

桂林是国际风景游览城市,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梧州市

素有“广西水上门户”和“小香港”之称的梧州市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是广西东部重要口岸城市,是广西木材、松脂、和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矿产、地方产品种类众多。

贺州市

贺州地区位于广西东北、处于湘、粤、桂三省区的结合部,东与广东省的肇庆市、清远市毗邻,北与湖南省的永州市相连。历史源远流长,人杰地灵,资源、物产丰富,曾荣获“全国菜篮子生产先进市”称号。

北海市

198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地处广西南部、北部湾东北岸,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出海口,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北海至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是目前中国唯一的海上跨国旅游航线。

防城港市

是我国唯一既沿海又沿边并以港口命名的地级对外开放城市,居住着汉、壮、瑶、京等19个民族,是全国沿海19个主枢纽港之一。历史悠久,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矿产资源丰富。

钦州市

是一座新兴的滨海城市,北接南宁市,南临北部湾,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入海口,历史悠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有南防、黎钦等五条铁路和桂海、南北等五条高级(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广西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贵港市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就发生在这里,历史悠久,旅游资源独特。位于广西东南部,西江流域的中游,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大西南出海重要通道,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三水铝储量居全国首位。

玉林市

位于广西东南部,紧靠广东,前临香港、澳门,背靠大西南,是全国沿海经济开放区和中国大西南出海的重要便捷通道,是广西最大的侨乡。人杰地灵,景色秀丽,素有“天然南国园林”之称。

百色市

百色起义所在地,资源丰富,现有森林面积2754万亩,木材蓄积量4463万立方米,动植物资源有500种,素有“土特产仓库”和“天然中药库”之称。水能资源丰富,全国重点工程天生桥水电站就是在百色地区境内。

河池市

自然资源丰富,锡金属储量居全国第一,铅锌金属储量居全国第二。巴马瑶族自治县是著名的长寿之乡,现健在的百岁以上寿星达69人,1991年在东京举行的第13次国际自然医学会上,被列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

广西主要旅游景区

桂北旅游区

1、桂林

漓江、资江、两江四湖、龙胜温泉、宝鼎瀑布、古东森林瀑布群、大榕树、芦笛岩、七星公园、荔浦丰鱼岩、银子岩、冠岩、伏波山、叠彩山、象鼻山公园、独秀峰公园、八角寨、猫儿山、靖江王陵、桂海碑林、灵渠、龙脊梯田、恭城孔庙、世外桃源、乐满地休闲娱乐世界

2、柳州

鱼峰山、马鞍山、都乐岩、江滨公园、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柳侯公园、大龙潭公园、箭盘山奇石园、

3、柳州地区

贝江、象州温泉、元宝山、圣堂山、老虎潭峡谷、老君洞、老子山与寿星岩、香桥岩、程阳风雨桥、马胖鼓楼、土司衙门

桂南旅游区

1、 南宁市

青秀山、凤凰湖、大明山、伊岭岩、广西药用植物园、南湖公园、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南宁扬美古镇、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文物苑、南宁市人民公园、南宁市动物园、明秀园

2、南宁地区

大新德天瀑布、陇瑞热带动植物保护区、隆安县龙虎山自然风景区、白玉洞、金伦洞旅游风景区、弄岗国家自然保护区、崇左县白头叶猴保护区、凭祥友谊关、浦寨边贸城、宁明花山崖壁画、左江斜塔、昆仑关、红八军纪念馆、大清国“万人坟”

3、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

北海银滩、万尾金滩、龙门七十二泾、星岛湖、江山半岛、涠洲岛和斜阳岛、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钢塑《潮》和音乐喷泉、北海海底世界与水族馆、大士阁、刘永福故居、东坡亭、海角亭

桂东旅游区

1、梧州市

白云山公园、系龙洲、云龙公园、梧州中山公园、龙母庙

2、贺州市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碧水岩、荷塘奇峰、浮山、黄姚古镇、明城、秀水古村

3、玉林市、贵港市

佛子山景区、龙岩景区、勾漏洞、都峤山、大藤峡、龙潭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岩风景区、大容山森林公园、经略台—真武阁、太平天国起义策源地—金田村、南山公园与南山寺、谢鲁山庄、桂平西山

桂西旅游区

1、河池市

巴马盘阳河长寿之乡、盘阳河长寿源—凤山坡心水源洞、宜州古龙河、大化红水河七百弄、河池六甲 米洛甲女神峡、罗城怀群剑江、环江岩溶原始森林、天峨小三峡、都安八仙山、南丹陨石、珍珠岩、东兰列宁岩、会仙山风景区、东兰魁星楼、南丹甘河白裤瑶寨

2、百色市

百色澄碧湖、通灵大峡谷、隆林冷水瀑布、凌云纳灵洞、德保云山、“大石围”旅游区、鹅泉风景区、百色起义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百色起义纪念碑(革命烈士陵园)、南昆铁路纪念碑园、右江工农民主 *** 旧址、旧州景区、瓦氏夫人墓

象州县旅游局工程 象州县招标网

我是学工程造价的考在旅游局上班、有发展前途吗?

从事工程造价行业,如果是熟练的人。收入肯定要比在旅游局要高(目前)。但工程造价行业以后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了。建议你在旅游局正常上班(这个工作稳定),业余时间可以带着给施工单位、审计单位或业主做做活,这样,你的专业也还在,工作也稳定,还有一笔收入!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将部分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调整由章丘区实施的决定

济南市人民政府令

(第266号)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将部分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调整由章丘区实施的决定》已经2019年5月8日市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济南市市长 孙述涛

2019年6月4日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将部分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调整由章丘区实施的决定

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简政放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决定将299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调整由章丘区实施。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和章丘区人民政府应当认真组织实施,制定具体衔接方案,在本决定公布之日起30日内完成相关交接工作;完善事项调整后的办理程序,落实经费保障、技术支撑、指导培训等措施,充分利用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推行网上办理。在调整事项承接到位前,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应当继续做好受理、审核等工作,避免工作脱节。

章丘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本决定及时调整本级行政权力清单,对调整事项承接部门(单位)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相关责任落实到位,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调整事项承接部门(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对相关事项的监督管理职责,创新监管方式,强化日常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尽快完善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应当加强指导和监督,对委托实施的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及其实施行政权力的内容予以公告,监督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权力的行为,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对直接下放的市级行政权力事项,采取随机抽查、专项评估、满意度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调整由章丘区实施的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表

附件

调整由章丘区实施的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表

序号市级部门事项名称子项名称调整内容1市发展改革委权限内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辖区范围内的河流、水资源配置调整的项目核准下放2水电站(不含在跨界河流、跨省(区、市)河流上建设的单站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及以上)项目核准委托3热电站(不含抽凝式燃煤热电)项目核准委托4风电站项目核准委托5辖区范围内电网工程(不含±500千伏及以上直流及500千伏及以上交流)项目核准委托6液化石油气接收、存储设施(不含油气田、炼油厂的配套项目)项目核准委托7辖区范围内输油管网(不含油田集输管网)项目核准委托8辖区范围内输气管网(不含油气田集输管网)项目核准委托9辖区范围内一级及以下等级公路项目核准(不含国省道)委托10辖区范围内跨大江大河(现状或规划为二级及以下通航段)的独立公路桥梁、隧道项目委托11辖区范围内内河航运项目核准委托12城市道路桥梁、隧道(不含跨10万吨级及以上航道海域、跨大江大河)项目核准委托13市属投融资平台直接投资或由其控股的企业投资的房地产(含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发项目委托14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城建项目核准下放15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核准(需要列入国家开发方案、相关规划,由市发改委申请,并列入相关开发方案、规划)委托16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项目核准委托17市发展改革委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相关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核准 下放18市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 委托19市发展改革委权限内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外商投资辖区范围内河流、水资源配置调整的项目核准下放20外商投资水电站(不含在跨界河流、跨省(区、市)河流上建设的单站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及以上)项目核准委托21外商投资热电站(不含抽凝式燃煤热电)项目核准委托22外商投资风电站项目核准委托23外商投资液化石油气接收、存储设施(不含油气田、炼油厂的配套项目)项目核准委托24外商投资辖区范围内输油管网(不含油田集输管网)项目核准委托25外商投资辖区范围内输气管网(不含油气田集输管网)项目核准委托26外商投资辖区范围内一级及以下等级公路项目核准(不含国道、省道)委托27外商投资辖区范围内跨大江大河(现状或规划为二级及以下通航段)的独立公路桥梁、隧道项目委托28外商投资辖区范围内内河航运项目核准委托29外商投资城市道路桥梁、隧道(不含跨10万吨级及以上航道海域、跨大江大河)项目核准委托30外商投资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核准委托31外商投资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城建项目核准委托32外商投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核准委托33外商投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项目核准委托34市发展改革委市重点建设项目、重大建设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稽察 委托35市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审查 下放36市发展改革委《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包括外商投资)项目备案 下放37市发展改革委公共建筑重点用电单位及年度用电限额确认 下放38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验收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委托39市发展改革委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淘汰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委托40市发展改革委生产单位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 委托41市发展改革委禁止伪造、冒用能源效率标识或者利用能源效率标识进行虚假宣传情况的监督检查 委托42市发展改革委禁止使用伪造的节能产品认证标志或者冒用节能产品认证标志情况的监督检查 委托43市发展改革委节能服务机构出具相关文件真实性情况的监督检查 委托44市发展改革委用能单位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和培训,能源计量、统计、利用状况分析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委托45市发展改革委电网企业按照节能发电调度管理的有关规定,安排符合资源综合利用规定的发电机组与电网并网发电运行,上网电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委托46市发展改革委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情况,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建筑活动中使用列入国家和省禁

象州县的经济概况

201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85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5.42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2亿元,增长34.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065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6734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亿元,增长16%;完成工业总产值100.17亿元,增长14.6%。

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2.57亿元,增长3.1%,增速在全市各县(市、区)排名第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420元)在全市排名第一;财政收入5.88亿元,增长8.5%,增速排在全市第一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27亿元,增长26.7%,增速排在全市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3亿元,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61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7541元,增长1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1亿元,增长15.7%;贷款余额36.1亿元,增长29.4%,增速排在全市第一位。完成工业总产值84.62亿元,工业增加值31.17亿元。

201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1.3亿元,增长11.1%;工业总产值98.4亿元,增长16.3%;工业增加值35.7亿元,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6亿元,增长19.5%;财政收入6.02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亿元,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1元,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8197元,增长8.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8.9亿元,增长14.7%;贷款余额36.1亿元,增长16.5%。 县境地处亚热带,有发展工业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农副土特产品如甘蔗、烤烟、水果及建材和金属矿产铜、钨、锰等资源丰富,可为工业生产提供较充足的生产原料;县境地域与南宁毗邻,县城距离南宁市区仅37公里。公路交通比较发达,工业生产所需原料和工业产品易于集散,为工业生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放前至解放初期,全县仅有一些手工业作坊,主要是烟丝加工、土法制糖、铁木农具制造、酿酒、纺织、缝纫等。金、钨、铜等矿产初步开采。1949年全县手工业总产值折新版人民币计仅76万元(总产值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1951年,工业总产值123万元,比1949年增61.84%。1952年,工业企业发展到12家,产值160万元,比1951年增30.1%;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17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10.6%。1957年,工业企业发展到19家,工业产值430万元,为1949年的5.7倍。1953—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1.8%。1958年工业“大跃进”,一度兴办了众多工厂,由于违背经济客观规律,盲目“跃进”,产值下降,当年工业总产值360万元,仅是1957年的83.7%;其中重工业产值148万元,比1957年增3.8倍,而轻工业产值212万元,仅为1957年的53.1%。1961年,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后,工业产值下降,全县工业总产值764万元。1964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工业相应得到恢复和发展,年产值回升到461万元。1965—1966年,工业基本建设投资351万元,1969—1971年,工业基本建设投资940万元,平均每年313.3万元。1971年,工业企业发展到72家,工业产值2742万元(总产值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为1963年的6.5倍。70年代中后期,又先后兴办机制糖厂、淀粉厂、砖瓦厂等企业,全县工业产值持续增长。1972—1975年,投资总额902万元,平均每年225.5万元。1975年工业总产值达5616万元,为1971年的204.8%。1976—1978年,投资总额987万元,平均每年329万元。1979年全县乡以上办的企业达130家,工业总产值8217万元,为1975年的146.3%、1971年的299.7%。

1979年和1980年,先后撤并了粘土矿、煤矿、冶炼厂、农药厂等生产经营效益差的企业。1981年起,开始在工业企业中推行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1982年,全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1984年,在工业企业中逐步推行厂长负责制,扩大企业自主权。1985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1542家,其中全民工业企业58家,集体工业企业61家,其它工业企业142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4896万元(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1981年增51.6%。县属工业完成总产值5231万元,占35.1%。1986年以来,不断巩固和发展各项改革成果。1987年,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进工业科技进步。1986—1990年,工业企业更新改造投资额10042万元,平均每年2008万元,工业生产获得新的发展。1990年,全县工业企业2067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63家,集体所有制企业60家,初步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建材、化工、矿产为辅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方工业体系,烟、糖、水果罐头、淀粉、水泥等工业生产发展成为主要产业。是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3845万元,产值指数为1950年的24927.9%。县属工业完成9967万元,占乡办以上工业总产值30.3%。其中乡办以上轻工企业82家,产值29508万元,占89.8%;重工企业44家,完成产值3359万元,占10.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钢材286吨,锰矿10172吨,铜精矿2090吨,发电量2294万千瓦时,水泥60589吨,碳酸氢铵4979吨,机制砖6398万块,农用挂车2172架,布438万米,机制糖59743吨,卷烟20.05万大箱,罐头食品9665吨,味精220吨,淀粉19631吨,大米加工12130吨,酒精2600吨,机制纸2249吨,栲胶2544吨,松香970吨,混合饮料6838吨,茶叶379吨。

实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投资12亿元的“两横两纵”道路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投入2000万元完善园区内水、电、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园区建设投入创象州历年之最。成功引进超亿元项目7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3个,总投资达41亿元。开展工业园区征地拆迁大会战,储备项目用地8000多亩,取得用地指标3000多亩,为象州历年之最。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完成产值50.7亿元。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成功突破百亿元大关,实现里程碑突破。 县境农业自然条件优越,早在宋代,象州盛产稻米闻名。自宋至清,曾多次从象州调出稻谷供给邻近州县及广东。民国时期,象县稻、米运销大湟江口、梧州等地。但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农业生产发展缓慢,民国中期以后,农业生产连年倒退。民国22年(1933年)象县水稻总产量已达4513.8万公斤,此后10多年均低于这个产量,民国35年水稻总产量仅2721.8万公斤,只达民国22年产量的60.3%。

解放后,经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1956年,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1957年与1950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38.84%,年均递增4.8%;粮食总产量增长32.19%,年均递增4.1%。1958年搞“大跃进”,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62年,农业总产值只达1957年的87.3%,年均递减2.7%。在“大跃进”期间,兴建了丰收水库、长村水库、罗秀河引水工程等39处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2.24万亩,为农业的发展打下基础。1963年开始的三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农业生产很快回升。1965年,农业总产值比1962年增长49.71%,年均递增14.4%。1966~1976年,受“文化大革命”和“学大寨”等“左”倾错误的影响,致使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缓慢,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但在此期间,继续兴修水利,建成石龙电灌、马坪电灌等工程,使附近地区的旱片得到水利灌溉;大面积推广良种、增施化肥,农业生产仍有较大发展。1976年农业总产值比1965年增长53.7%,年均递增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79~1990年,县财政对农业投资共2192.58万元,比1966~1977年增加2倍。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农业得以稳定和较全面地发展。1990年,农业产值比1978年(不含桐木)增长70.43%;经济作物的产值在种植业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17.9%上升至31.9%;农产品商品率由1985年的27%提高到52%。象州素有“桂中粮仓”之称,盛产稻米,是广西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每年向国家交售大批稻谷。1983年全县粮食总产19013万公斤,人均559.7公斤;调出贸易粮3090.5万公斤,人均91公斤。经调整种植结构,水稻种植面积有所减少,1990年粮食总产仍达17751.9万公斤,人均539.8公斤;调出贸易粮2287.5万公斤,人均69.8公斤。1953~1990年,年均调出贸易粮1367.2万公斤。

2012年全县甘蔗总产超170万吨,新增种植面积8.4万亩,实现农民人均种蔗收入2600元,同比增收550元。粮食总产18.4万吨,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年产鲜茧65万担,实现农民人均养蚕收入3100元。完成绿化造林4.48万亩,年产木材35万立方米。19个土地整治项目主体基本完成,共平整土地2.49万亩,修建田间道路579公里,硬化村屯道路162公里,修建水利渠道762公里,整治村庄45个。投入1.4亿元,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0座;治理中小河流2处;修复水毁水利工程3处;新增防渗渠道310公里。发放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等6500多万元,人均享受农机购置补贴金额全市排名第一。农机化水平达52.7%;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石贵水果生态专业合作社入选国家示范社名录。象州华金养殖场被评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1亿元,增长9.9%。 明清时期,县内“民醇、事简、俗阜、物廉”,“男惟力本,女知纺织,秀民游于庠序,百姓不事商贾”。民国年间,公路交通逐步发展,与县外交往比较方便。民国22年(1933)年,全县私人商铺74家。至临解放有100余家,主要贩运晾烟及贩销棉布等日用品。农村圩场贸易主要是粮食、牲畜产品等。

解放初期,国营商业、供销社、私营商业同时发展。1952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76万元。1953年12月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粮油由国家经营。经过对资本主义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粮食、食用油及钢材、水泥等物资由国家计划供应,其他工业品经营以国营商业及供销合作社为主体,公私合营及集体合作商业同时经营。1960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42万元;次年1301万元。1965年,全县商业零售门市部、摊点370个,从业1113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816万元。1970年3360万元;1975年5710万元,比1970年增长69.9%。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国营商业、供销社、集体及个体商业逐年发展,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大幅度增长。1980年,全县商业,饮食、服务行业的门市、摊点647家,从业3584人。其中有证个体282家287人。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466万元。以后,国营、供销社、合作店组,特别是有证个体商业网点增多,1990年全县网点11863个,从业17928人。其中有证个体11390人,从业15438人。是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8115万元,突破历史最高水平,比“文化大革命”动乱的1966—1970年的总和还多14032万元,增长49.9%;比1980年增长2.77倍。

2012年总投资7700多万元的古象长滩54栋独立式度假酒店正式对外营业;投资3亿元的丝博创意园前期工作启动;启动投资3亿元的九龙湖旅游风景区征地工作。完成《运江古镇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评审工作。成功举办象州温泉旅游文化节。象州凉泉、石贵生态村分别评为自治区、来宾市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年共接待游客1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8亿元,增长60.6%。

关于象州县旅游局工程和象州县招标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