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频三散热器(12400f用什么风冷散热器)
大家好,优搜来为大家解答以下问题,关于超频三散热器,12400f用什么风冷散热器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刚买的超频三东海X6,这个散热器是双风扇的,安装的时候风扇应该对着哪个方向?
安装的时候可以选择从机箱内部把风对着机箱背面吹,再通过机箱背面的风扇将热量排出去。
因为超频三这款东海X6的风扇的风向是从正面(有突起的超频三logo)往背面(超频三贴纸)吹的。
散热原理:
当热量传导散热器的顶部后,就需要尽快地将传来的热量散发到周边环境中去,对风冷散热器而言就是要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这时,热量是在两种不同介质间传递,所依循的公式为Q=αXAXΔT,其中ΔT为两种介质间的温差,即散热器与周围环境空气的温度差。
α是流体的导热系数,它是在确定散热器的材料和空气成分后的一个固定值;
最重要的是散热器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散热器的体积一般是有限的,箱体的空间也有限,这就增加了安装的难度。但是,通过改变散热器的形状,增加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换热面积,是提高散热效率的有效手段。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通常通过翅片设计和表面粗化或螺纹加工来增加表面积。
当热量传递到空气中时,与散热器接触的空气温度将迅速上升。此时,热空气和周围的冷空气应通过对流等换热方式带走热量。对于风冷散热器来说,最重要的手段是提高气流速度,并利用风扇实现强制对流。
这主要与风机设计和风速有关。散热器风扇的效率(如流量、风压)主要取决于风扇叶片直径、轴长、风扇转速和叶片形状。风机流量主要为CFM(英国制,立方英尺/分钟),一台CFM约为0.028mm3/分钟。
扩展资料:
基本的散热方式
1、风冷散热
风冷散热是最常见的,而且非常简单,就是使用风扇带走散热器所吸收的热量。具有价格相对较低,安装简单等优点,但对环境依赖比较高,例如气温升高以及超频时其散热性能就会大受影响。
2、热管
热管是一种导热系数很高的传热元件。它通过液体在完全封闭的真空管中的蒸发和冷凝来传递热量。它利用总吸收等流体原理,达到类似冰箱压缩机制冷的效果。
它具有导热系数高、等温性能好、冷热两侧传热面积任意变化、传热距离长、温度可控等一系列优点,由热管组成的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流体阻力损失小等,由于其特殊的传热特性,可以控制管壁温度,避免露点腐蚀。
3、液体冷却
液体冷却是利用泵驱动的液体强制循环散热。与风冷相比,具有安静、冷却稳定、对环境依赖性小等优点。但热管和液冷的价格相对较高,安装也相对麻烦。
参考资源来源:
百度百科-电脑散热器
超频三水冷散热器多久换
五年。
水冷CPU散热器水冷散热器基本使用寿命在五年左右,不用经常更换,CPU散热器同价位来讲,风冷和水冷散热器在散热表现上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水冷CPU散热器会有少量的液体蒸发,只要不超过15%,基本不会影响正常使用,水冷散热器通常都不需要日常保养,也就是水冷散热器是不要加水的。
液金强无敌?还得看情况 - 超频三EX4000+i5 12600K实测散热表现
Hello,大家好!我是沈少!最近做了一组液金VS硅脂的散热对比测试,一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想了解具体的配件选择和测试过程,所以我就整理了出来,供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先来“省流助手”:不开盖的话,液金对比高性能硅脂很可能没什么优势,反而增加了“翻车”风险。
说完结论我们继续详聊。这次试用的硅脂是来自超频三的明星产品GT-3,标称导热系数12.8W/(m K),售价大约29元/2g,不过买超频三的EX 4000散热器就会送这款硅脂。
液金则是大名鼎鼎的暴力熊,散热系数达到了夸张的73W/(m K),售价大约79元/g。
CPU选择的是目前口碑和销量都很不错的i5-12600K,也是对大多数DIY玩家们来说比较有性价比的一款CPU。
也可以考虑散片,性价比更高。
散热器则是超频三的中高端款EX4000,采用纯铜镀镍的底座,不需要担心液金腐蚀的问题。
如果是其他一些入门款的散热器,往往会有铝制部分,会被液金直接腐蚀。
散热器采用4x6mm复合式热管的结构,鳍片面积达到了出色的6600平方厘米,能高效的把CPU产生的热量传导出来。
风扇采用的是最大风量81CFM的定制动压风扇,13cm的直径也比较大,日常运行时噪音很轻,即使满载的1600 RPM状态时,产生的噪音水平也非常可接受。是目前无光中端风冷产品中,性能非常强劲,性价比很高的一款。
主板是华擎的 B660M Steel Legend 钢铁传奇,也是一款性价比非常不错的高品质B660主板。
支持第12代酷睿的LGA1700扣具之外,供电方面也非常扎实地选择了Dr.Mos方案,搭配12600K或者12700K妥妥的,配i9-12900K也不是不行,只不过都i9了还是推荐搭配Z690芯片的主板。
内存方面选择了现阶段更有性价比的DDR4方案,还是比较靠谱的。
M.2插槽有2个,其中这个主插槽自带了质感非常不错的散热装甲。
还有一个M.2接口也是Hyper M.2规格,2个接口都支持PCIE 4.0规格的高速SSD。
除此之外,像是RGB插针,水泵风扇接口,PCIE Gen3x1扩展插槽也都有。
前置USB接口更是达到了USB 3.2 Gen2x2的规格,最高有20 Gbps的传输速率,非常快。
电源方面,还是我们的老朋友,安钛克的旗舰系列HCG的1000W全模组金牌认证电源。
这款电源采用的是100%日系电源的高配置,加上全模组化线材,安装的时候只需连接我们需要的即可,非常方便。
电源还有智能启停功能,低负载的时候电源风扇都不会转动,非常安静。因为这次测试只需要连接主板和CPU的供电,所以利用这款全模组电源的优势,也可以让整个测试平台更加简洁。
接下来我们聊聊装上CPU后的实测表现,首先推荐大家先涂抹液金,再安装CPU散热器,避免液金流动出CPU顶盖的范围但没有发现。
至于涂抹硅脂就很常规了,推荐在安装散热器支架之后操作。目前超频三也提供了买EX4000附赠LGA1700支架的服务,可以购买时和客服确认一下。
真正让人感动意外的,还是采用GT-3硅脂的表现在大多数场景下和使用液金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部分跑分甚至还是用硅脂的时候更高。
包括进行AIDA的CPU压力测试时,硅脂方案的温控也非常出色,看得出来长时间散热靠不靠谱,主要还是看CPU散热器的整体实力,而EX4000压制i5-12600K是非常够用的。
这里的一部分原因在于目前主流CPU散热器的设计肯定是考虑搭配硅脂使用的。加上LGA1700这一代CPU改成了长方形顶盖,所以散热器底部的接触面变大了,需要填充的空隙也会相应变多。
通过拆除时查看散热器底部的散热介质残留情况可以发现,液金因为非常薄,所以接触的效果可能反而不如硅脂。
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在CPU顶盖上更换液金已经是比较难的操作,如果要开盖虽然能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但风险更大,一不小心CPU就直接报废,不太推荐。
所以通过这次对比,也能发现,其实对桌面平台用户来说,液金更多还是用来“玩”的,能否提升散热,提升多少,比较看个人操作,CPU散热器设计,以及CPU个体的体质差异。越是高性能的CPU再越严苛的散热环境下,效果相对更明显。但大多数时候,选择一款超频三EX4000这样的中端风冷,就能轻松搞定i5-12600K级别的CPU散热需求了,更高阶的i7、i9 CPU,也可以搭配成品的240或者360一体式水冷,不仅更安全,安装起来也方面,配上RGB风扇的话颜值也在线。
液金作为超高散热效率的散热介质虽然不会被淘汰,但注定小众,不推荐主流用户轻易尝试。
关于超频三散热器和12400f用什么风冷散热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是否对您有用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